“品類”還是“品牌”,哪一個重要? 

 

 

http://www.4imarketing.com.hk 
 

 


 

 

  近幾個月,中國營銷界開始“熱鬧”起來了,品類戰略、產業鏈、品牌戰略爭論得不可開交。百家爭鳴也未必不是好處嘛。但很遺憾,大家各抒己見,都是自己的理論好,別人的東西都是錯誤的,這就不像討論了,竭力要顯示一家之言的正確和代表未來“營銷方向”,這就不好了嘛。

  實踐證明,沒有哪一種理論是永遠先進的,也沒有什么是永遠正確的,或者哪一種是過時的,錯誤的,要看前提條件、站在的角度,也要看針對的行業特性••••••

  筆者自認為在“營銷專業”上下了功夫,多年來也“美其名”在企業或為企業的營銷而努力工作,也曾系統的學習了傳統的營銷理論,包括科特勒的《營銷管理》、萊恩•凱勒的《戰略品牌管理》,特勞特,里斯的《定位》、《新定位》等等國外名著,甚至是奧格威式的的“廣告形象論”。雖然沒什么建樹,但畢竟身處其中,談談感想總可以的吧。本文不針對任何公司和個人,僅僅是交流,算不上“學術”,歡迎拍磚,批評,謝謝。

  筆者并不反對和排斥定位和品類戰略,因為這個理論確實給我們營銷觀念有很大的啟發,很多企業營銷人士和品牌策劃、咨詢公司都在使用,筆者也相信這套理論的嚴密和科學,但一套理論的誕生絕對不是要完全取代另外的理論,其一,任何的理論,特別是營銷的理論都來源于實踐和其他科學分支;其二,一種理論總有局限性,不管有多么博大精深,其三,定位也好,品類戰略也好,都是營銷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如果僅僅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說,大家都是有道理的,不管品牌、品類還是郎咸平的產業鏈理論。但除了定位,除了品類戰略還有什么呢?組織、管理等等一系列都是要做的。

  西方對消費心理研究很系統,很多營銷專注都有涉及。如:《購買的真相》,《顧客為什么購買》等等,都從消費的心理進行了剖析。《顧客為什么購買》,作者帕科•昂德希爾,消費行為學家,是一家研究公司的CEO,其客戶包括麥當勞、星巴克、雅詩蘭黛、花旗銀行等諸多知名公司。他帶領著自己的團隊在購物中心、雜貨店跟蹤觀察購物者,分析購買行為與消費心理的搏奕關系,花費20年時間深入研究消費者和銷售環境的互動,憑借著自己福爾摩斯般的精確推理,為讀者描繪了商人、市場營銷人員和消費者之間的競爭關系。

  由此看來,消費者的心理和生理特性對營銷學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誕生了基于“消費者心智”的定位理論。但反過來,消費者對產品、服務的看法是一系列復雜的生理和心理過程,購買的決定也是一樣,是基于什么因素?是品牌、品類、促銷,抑或是綜合的因素在起作用,而品牌、品類只是一種強化購買的方式之一,讓其快速做出選擇。但真正的購買過程是受到很多具體因素影響的。如:賣場促銷、人員推銷、、陳列展示等等。如果僅僅是品牌或品類,大品牌早就把所有小品牌打垮了,小品牌、小企業或者沒有品牌的企業還有生存的空間嗎?

  “定位理論”要超越科特勒的營銷理論,筆者認為這種提法不妥。首先,科特勒的營銷理論包含了定位,而科特勒的營銷理論也不僅僅是4P或6P,12版和13版已經是和萊恩•凱勒合著,包含了系統的品牌理論。如果提出一個戰略觀念就要取代科特勒的營銷學,我想是一種“浮躁”的表現,不客氣的說:是一種炒作。

  打造一個定位,就能暢行無阻?不想再分析什么系統和流程了,講多了也覺得無聊。大家經常說王老吉的案例,說是定位的成功,在“總結”出來這個經典的案例之前,王老吉已經暢銷大部分省份了。就算是定位的成功,接下來還得進行大量的廣告宣傳、人員促銷、建立銷售組織,進行銷售渠道、終端的管理,所以說定位“超越”了科特勒營銷理論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至于說郎咸平先生的6+1理論是基于產業鏈的,所涵蓋的對象大部分是制造業,如果這方面也要用定位理論要套,那也就泛泛而談,將定位變成“跑位”,跳出了定位的本源了。

  郎咸平先生可能并不是要否定品牌戰略論,站在制造業的中國目前現實狀態提出了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方向,從制造轉變為設計和其他環節,以把握不同行業的本質,擺脫代工的現狀。

  如東莞制造業的現狀,大家都心知肚明,每一個工廠都可以用定位來塑造自身品牌了,都可以打造消費者心智中的新品類嗎?顯然不可能做到的,而郎咸平只是指出了最有可能改觀的產業鏈整合,相比每個工廠建立強大的品牌更加有效,更加把握他說的“行業本質”。

  至于具體的操作和可執行性,問題提出來了,總比盲目得全部工廠都走“品牌化”之路要好。多一個方向不好嗎?

  為什么ITAT會倒閉,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因為沒有品牌戰略,沒有定位,這些在歐通國的談話中顯現無疑,但最后還是上市無望,在一場圈錢的鬧劇中消亡了。最大的原因是:在整條服裝產業鏈上,最核心的設計、生產到終端的過程ITAT沒有,完全掌握在別人手上,而中國服裝企業新品上市周期要160天,怎么會不死呢?

  看看我們周圍的中檔服裝品牌,活得最好的,并不是那些知名企業,而是從設計、加工到上市,時間很短的企業(時尚中檔服飾的本質,產品開發更新要快,郎咸平的觀點,是筆者認同的)。這里只是簡單舉一個例子,說明不同的行業最重要的東西是不同的。我們不是不需要品類戰略,不是不需要定位,但你總得要活下來去,以最小的成本找到目前最適合你的發展方式。

  如果什么都要品類戰略,我想,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早就蕩然無存了,因為很大沒有牌子的產品在里面悄然流動,一夜之間“飛向”世界各地,你還真搞不懂這個市場居然有這種能力。

  為什么要“你死我活”,門派就那么重要嗎?這也許是中國人的典型性格吧。但看看中國武術的歷史就大概知道了原因。中國武術的流派很多,數不勝數,但大多是內部循環,不外傳,所以各門派的功夫是一代不如一代,以至于失傳了。李小龍,這個黃皮膚的中國人,卻沒有這種狹隘觀念,拋棄門第、流派之嫌,融會貫通,發展了融合各家武術精華的“截拳道”, 也沒見的他說要取代哪一個拳法或流派,盡管李小龍早逝,但其影響力依然是華人在國際上首屈一指的。



 

   

 

  Tag: SEO | 網上廣告 | 網上推廣 | 網站推廣 | email marketing | emarketing | e marketing | marketing | internet marketing | online marketing | advertisement | online promotion | promotion company | advertising | online advertising | advertising company | search marketing | search engine marketing | 推廣 | 廣告宣傳 | 廣告公司 | 網站宣傳 | direct marketing | marketing strategy | marketing promotion | iphone apps 開發 | iphone apps design | mobile marketing | iPhone mobile solution | iphone apps | iphone apps development | ipad apps | Android apps | facebook marketin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廣告宣傳 網站推廣
    全站熱搜

    imarke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