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什么網頁設計不應強調分工1 - 網頁設計

http://webdesign.zoapcon.com

  JunChen在最近的一篇《為何XHTML原型會失敗》中說出了一個實質問題,即在快速變化的互聯網公司中,非XHTML原型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

  究其原因。除了JunChen提到的“難以維護”以外,對設計和開發人員精力的消耗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讓我們來看一個典型的流程:

  用戶研究員進行用戶研究,根據結果編寫了研究報告(比如角色模型和使用場景);
  交互設計師按照用戶研究報告,設計了線框圖;
  視覺設計師拿到線框圖,和交互設計師討論并溝通后,進行視覺設計并輸出高保真視覺原型;
  前端開發工程師拿到視覺原型,在和交互設計師及視覺設計師溝通后,進行編碼工作,輸出HTML文件;
  用戶研究員開始可用性測試,并將問題反饋給交互設計師;
  回到第一步,直至用戶研究員(或其他的什么人)認為質量合格。
  這一看似合理的流水線作業存在什么問題呢?讓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

  1、困惑的交互設計師
  用戶研究是一個漸進式接近真相的過程,其結果不可能一步到位。尤其在研究初期,哪些因素會對產品設計有較大影響,哪些因素實際無足輕重,這是沒有辦法事先準確預估的。這就造成當交互設計師在依照研究結果設計時,發現研究結果不能給自己的設計以有力的支撐。

  比如,當兩種交互方式都可以達到同樣目的、而從已有的數據中又無法判斷用戶會喜歡哪種時,交互設計師就會猶豫不決。從資源的角度來考慮,請研究員再一次制訂計劃、招募用戶并實施研究,是不太可能的;更不用說設計兩種原型并分別測試了。因此此時交互設計師只能依據自己的經驗,或者進行押寶。

  此外,交互設計師還面臨一個頗為尷尬的問題:由于處于流程中的中間環節,缺少堅實的硬性產出,他很難、甚至沒辦法證明自己的工作價值。一方面,交互設計是一種偏“軟”的技能,它目前沒有、將來也很難產生一個標準化的量尺來考量其自身的質量。可用性測試可以做到部分量化,比如完成時間、出錯次數等,但十幾個人(一般甚至更少)的數據在統計學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而且,有多少用戶能理解那種低保真的原型呢?另一方面,就算用Axure等軟件制作可操作的原型然后拿去做測試,各個業務部門會相信測試結果么?沒錯,你可以強硬一些,比如采取“如果業務部門不參與觀察測試,就算自動放棄決策時的發言權”這樣的辦法,可這只能說你有工作方法,這實在無益于專業技能的提升。而且有多少設計師可以強勢到讓所有的業務部門閉嘴的?

  實施社會分工的目的之一,就是實施標準化的作業。而當流水線中某一環節的產出物質量,是隨著其作者的經驗而變化時,也就是說質量并不能定量控制時,分工的意義就不復存在,這一生產方式也就不可能按簡單復制的方式擴張規模。

  2、交互、視覺和前端間的溝通成本,和可能的不愉快
  在交互設計師和視覺設計師交接工作時,溝通不可避免。視覺設計師要充分領會交互設計師的意圖,這需要溝通;反過來視覺設計師給交互設計師的線框圖提意見,這也需要溝通。尤其在整個部門缺乏UI規范時,溝通成本可能會高得嚇人。比如交互設計師認為某處需要用3級標題(比如h3),到了視覺這里直接用了一行紅字。所以常常覺得“有那時間費力溝通,還不如直接改了算了”。結果改完了交互設計師心里會想“你怎么也不和我打聲招呼就改了”,不愉快就這么來了。

  到了前端開發那里,問題就更復雜了。首先,前端開發需要實現所有細節,而出于資源上的考慮,這些細節未必都會由交互和視覺設計師的產出物覆蓋到(比如同一頁面上僅有一處文字有微小變化,那么線框圖和視覺稿要分別做兩份嗎?),那么前端開發就需要經常和前面兩者溝通;其次,如果前端開發發覺設計稿的實現難度或成本太高,那么情況就更為棘手,最麻煩的莫過于要重新設計交互原型。

  當然,上述問題基本都能靠溝通解決,問題是,你愿意花多少時間去溝通呢?從這個角度來說,敏捷開發的溝通成本是最低的,因為溝通就是產出。而反過來上述流程的溝通成本很高,因為溝通是用來解釋產出的,是產出成本之外的“額外成本”。

  3、瀑布模型與生俱來的缺陷
  上述流程是一個典型的瀑布模型,一旦在可用性測試階段發現問題,就需要重新再走整個流程,其效率之低可想而知。此外,由于涉及到的環節和人員不少,流程走得次數越多,出問題的機會也越多。最常見的是各個環節的產出物版本控制困難,甚至根本沒有版本控制,結果往往造成項目組中每個人拿到的產出物(如Demo)都不一樣,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風險,會給項目過程和質量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

  我對這個問題采取過“文檔管理+版本控制+減少分工”的方法,效果很好。這個后文會闡述,這里先不展開。

  4、無技術含量可言的重復勞動
  在一些頁面調整不大的日常項目中,交互設計師用2小時做的原型,到了前端那里可能半個小時就把HTML搞定了,如果用CSSEdit那樣的工具,實現過程甚至更快、更愜意。那么,為什么要把原本一件很小的工作硬生生地拆成兩部分來做呢?

  舉一個非常常見的例子:業務部門提需求說要改某某宣傳文案,如果按照上述流程,交互先做線框,給到視覺確認,然后到前端修改,往最快了說也得半小時吧。而若交互設計師直接改HTML,十分鐘搞定。

  有人說找到相應的模板還要時間呢,這好辦,做個可搜索的模板庫就好了。我們曾參考DocBlock規范做過VelocityDoc,效果很好。

  5、破壞了網頁設計工作本身的美感
  網頁設計是技術和藝術的結合,一個優秀的設計師不僅大量吸收傳統的設計知識(如平面設計),更懂得如何利用合適的技術去帶來藝術上的創新。這個過程是相輔相成的,硬性拆開只會限制設計師的創造力。

  這就好像搞油畫的必須要掌握不同染料和畫布的性質,搞雕塑的既要有創意又有能動手(你能想象出一個雕塑家只管創意而從不親自去實現嗎)一樣,使用技術來展現藝術,借助藝術去探究可能的技術。

  據說Apple的工業設計師都要清楚地理解各種材料的特點的,如果只讓他們畫圖,Unibody這樣的杰作又如何誕生?

  說了半天問題,下篇中我們來看怎么解決。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網頁設計 web design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marketin 的頭像
    imarketin

    imarketin的部落格

    imarke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