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可用之前先保證可訪問 - 網頁設計

http://webdesign.zoapcon.com

最近重讀WCAG1.0有很多感觸,其中提到的很多約束看起來比較偏激,但能從側面促進對其他概念的理解,并且提供理論支持。很多曾經困惑的問題都找到了合理解釋,比如少用圖片、合理文檔結構、控制閃爍、結構一致性等。

通常網站好不好,第一印象的打分很重要,主要是可訪問性在主導,與可用性關系并不大。關于Accessibility在互聯網技術領域的定義,第一次懷疑是在某次做可用性分析時。我發現有些問題完全不需要“用”就能看出來,既然我還沒用,那叫“可用性”問題似乎有點不恰當。如果在專業技術角度理解,只有發生交互行為的前提下,才可能考核可用性指標。
當然后來我也認識到并不是所有需要“動”才看出來的就叫可用性,比如target=_blank問題,多彈出新窗口會讓用戶迷惑。這里的迷惑主要指瀏覽上的感覺,而不是操作問題,與我們在交互上處理流程、表單等可用性障礙是兩碼事。

04年江湖上有本叫《在30天內打造更具親和力的網站》的熱門書,當時就覺得“親和力”這個詞怪怪的,用代碼寫出親和力?這事兒有難度。后來才搞清楚,Accessibility在各領域有無障礙、親和力、可訪問性、可到達性、可及性等多個版本翻譯。并且了解到,Accessibility最初適用于環境建設,主要針對殘障人士,后來被引入到信息技術領域,才誕生信息無障礙這個概念。準確的定義,信息無障礙是指確保在不同條件下的更多人能夠無障礙獲取信息。

也就是說,Accessibility在不同領域不僅有最佳翻譯,并且還有更準確的技術方案定義。顯然在互聯網技術領域“可訪問性”最準確,但不適合公共建設、軟件工程。利用技術特性去解決問題和創新,我認為這才是各領域設計的價值點,同時這也是為什么工業設計高手、軟件UI的可用性專家、架構師不一定能做好網站的根源。《The Zen of CSS Design》譯者Dflying的意見:

關于accessibility,按照英語的構詞法,“可訪問性”沒有任何問題。且“性”有“能力”的意思,因此“可訪問性”即可被理解為“網頁可被訪問的能力”。而“無障礙性”則沒有了“訪問”的意思,如果要使用的話,也應該是“無訪問障礙性”。綜上,“可訪問性”雖稱不上完美,但仍差強人意。

寫了這么多之所以和為什么,主要是我想真正搞清楚概念,最近老是提到“積累”這個詞,我認為對概念的認知不是積累。但在去找差距之前,必須認識到這個圈到底有多大,否則永遠是混沌不清、坐井觀天,永遠被下圖這樣的信息快餐忽悠著左轉、左轉、左轉,再左轉。

 


基本以上就是我這個階段的思考過程,同時咨詢了幾位比較資深的朋友。需要強調的是,我本人無意去推概念,因為對概念的理解完全建立在實踐基礎之上。順便說句,Jedi的blog常年黑底、淺灰字,這哥們太不敞亮了,很不Accessibility。
? 一葉千鳥(轉載請留原文鏈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網頁設計 web design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marketin 的頭像
    imarketin

    imarketin的部落格

    imarket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