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治療冠心病的核心是種子細胞
“讓干細胞修復破碎的心臟”這是最近發表在世界科學權威雜志Nature上科學家的呼聲。這是號角,也是誓言,是人類的希望,也是心臟病患者的期盼。世界每年有170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因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心功能不全而導致的死亡占心血管病死亡率的50%以上。近年來,雖然藥物治療、介入技術和外科手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病死率明顯下降。然而,循證醫學研究表明,即使成功接受血運重建治療的心肌梗死患者中,仍有超過30%的患者經歷著心肌梗死后室壁變薄、室腔擴大的心室重構過程,發展為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CIHF),因為早期血管重建只能挽救頓抑冬眠缺血心肌,而己經壞死心肌必將被纖維結締組織替代,形成疤痕,最終導致缺血性心肌病,這是目前冠心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為單一血管重建并不能完全限制逆轉心室重構病理過程,血管重建必須同時進行心肌修復, 就像種莊稼,有了水渠灌概地,還要播下種子,才能收獲果實。冠心病心肌梗死,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就象上面種莊稼一樣,在開通了閉塞的血管后,還應向壞死心肌中播種新的細胞,這種細胞因具有自我更新且分化能力來代替壞死心肌疤痕,使心室壁不變薄,這樣心臟收縮有力,而且干細胞還分泌多種重要的生物因子,促進心臟血管再生,真正達到修復心肌目的。這就是被世界科學家稱之為當代生物醫學發展的最前沿的干細胞修復心肌。這是冠心病心肌梗死、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治療史上一個里程碑性的突破。
干細胞治療冠心病的核心是種子細胞,何種種子細胞最好?是世界研究、爭論焦點,也是我們長期以來研究重點。胚胎干細胞:存在倫理道德及免疫排斥等問題尚不能應用于臨床。目前干細胞移植多選用成體干細胞,其中研究應用較多的為骨髓單個核細胞、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骨骼肌干細胞、CD133+、側群細胞、內皮祖細胞、臍血干細胞等。目前世界范囲應用最多的是骨髓單個核細胞,其制備方便易行,但其成分復雜,干細胞成分少分化潛能有限;其次骨骼肌干細胞,因有嚴重致心律失常性目前應用較少;CD133+雖再生血管功能好,但可致冠脈支架內再狹窄也限制了應用;最有前景的是間充質干細胞其自我更新、分化潛力好,但目前常用的是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MSCs),自體是來自于患者本人骨髓,而冠心病患者尤其老年人骨髓MSCs數目很少,增殖能力又很差,需要體外長期培養,長期培養又導致了細胞體積過大易導致冠脈栓塞及歸巢心肌功能差;因而,冠心病干細胞治療的瓶頸仍是種子細胞。
針對這一問題,海軍總醫院心臟中心深入幾年研究,已從嬰兒臍帶的一種特殊組織中分離培養純化出較自體MSCs分化增殖、生物學效應明顯為好的MSCs(UW-MSCs),按照國際細胞學會(ISCT)進行表型及免疫學鑒定,并經大量實驗動物研究證實了這種同種異基因純化的MSCs既無免疫源性,又無倫理道德問題,經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我們已給予多例冠心病甚至經歷了內科支架及外科搭撟后的頑固心絞痛及心衰的終末期冠心病患者移植了UW-MSCs,明顯減少了心絞痛發作及提高了左室射血分數。海軍總醫院心血管內科于2002年國內首例開展經冠狀動脈自體骨髓單個核細胞移植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8年來已從應用自體骨髓單個核細胞、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到最新的從胎兒臍帶華通膠提取的更原始的間充質干細胞,已從第一代干細胞進展到二代干細胞,治療了大量的冠心病患者。目前,海軍總醫院心臟中心,在患者贈予的“創新為民、造福為民”的鼓勵下將為更多飽受冠心病磨難的患者送去福音。
留言列表